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院动态 > 各病院动态

各病院动态

【一根管子便解决了吃和堵】市三院成功为一位肠梗阻患者实施了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5-18     作者:sanyuan   分享到:

  近日,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徐俊荣主任医师和赵恒芳副主任医师成功为一名小肠狭窄导致的不完全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实施了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以解决患者胃肠减压治疗需求及肠内营养支持问题。

一位来自江苏的老年患者3月来反复出现腹痛、恶心及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经腹部CT检查结果诊断为小肠狭窄导致的肠梗阻。经多家医院对症支持等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发作。为求进一步治疗,慕名来到市三院,希望能解决疾病困扰。

经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徐俊荣主任医师结合患者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建议进行内镜引导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和完全同意。在刘洁医生及李莹护士的全力配合下,徐俊荣主任医师和赵恒芳副主任医师成功为这名不完全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实施了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术后主管医生刘瑶和消化二病区的护士们严密观察肠梗阻导管的引流情况,调整导管的位置,复查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导管已成功通过梗阻部位。

肠梗阻导管现在已经成为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用保守性疗法积极地对肠梗阻进行改善和解除的不可缺少的导管。相对于胃管只能吸引胃内积存液体和胃液而言,使用肠梗阻导管可插入肠内,对咽下的空气、异常发酵产生的气体以及积存的肠液直接进行吸引,从而达到积极地排除梗阻的目的。

肠梗阻导管可分为经鼻型及经肛门型两种,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最适应于单纯性粘连肠梗阻,特别是术后早期的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虽然不适用肠梗阻导管,但对轻度的粘连引起的扭转以及肠内容物增加造成的肠管扩张形成的局部循环不良等,也有通过减压得到缓解的实例。当然它的使用也存在一些禁忌症,一般而言肠梗阻导管需要病人自身肠道蠕动带动导管下行,因此肠蠕动减慢或消失的病人为相对禁忌。有血管栓塞等血行性障碍的病人是肠梗阻导管的绝对禁忌,绞窄性肠梗阻也不推荐使用肠梗阻导管而应进行早期手术。

在临床上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可用于术前及术后的肠管减压。大多数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病人留罝导管5〜7日梗阻解除后可拔管出院。针对术后容易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病例,可在外科手术中作为肠道内支架(肠排列)导管,在术后的数日至3、4周的肠管走行稳定为止的期间内进行留置。也可用于小肠深部的造影检查,便于医生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此外,晚期肿瘤性梗阻病人应用肠梗阻导管可以进行小肠减压、肠内营养、药物灌注等治疗。

消化内镜发展日新月异,曾经许多依赖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现只需在内镜下便可镜到病除。市三院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已成功实施ERCP、ESSE、EFTR、STER、POEM、EUS-FNA、EUD、TACE等国际先进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术,为各种消化道肿瘤、胆道系统病变、消化道囊肿、肝癌等疾病患者排忧解难。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致力于用最微创,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解决广大患者的病痛!